一、篷布圈加工工藝與篷布的阻燃性
篷布圈加工工藝的介紹:
通過沖床和模具對板材、帶材、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,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,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,的工件就是沖壓件。篷布圈就是使用這種工藝生產的。沖壓件是靠壓力機和模具對板材、帶材、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,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,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工件(沖壓件)的成形加工方法。沖壓和鍛造同屬塑性加工(或稱壓力加工),合稱鍛壓。沖壓的坯料主要是熱軋和冷軋的鋼板和鋼帶。環球的鋼材中,有60~70%是板材,其中大部分是經過沖壓制成成品。
篷布扣的正確使用:
1、每條加強筋上應采用高焊均勻焊接3個穿繩布。
2、篷布圈的縫制應平直,無脫針段線,無浮線,起針和止針處回針不應少于3針。
3、筋角應與布面平整服帖,不應起鼓和折皺。篷布圈清洗后放通風陰涼處自然晾干,不要放烈日下爆曬或放高溫的地方烘烤,以防加速老化,不要和酸堿鹽等化學物質接觸。
交通用篷布圈篷蓋布紡織品的性能要求
阻燃性能是從角度出發對交通用紡織品提出的性能要求。GB8410-2006標準中規定了汽車內裝飾材料燃燒特性的合格標志為,不燃燒或可以燃燒但燃燒速度不大于100mm/min、火焰在60s內自行熄滅且燃燒長度不大于50mm。阻燃性高的紡織品可以地降低火焰蔓延的速率,甚至可以減小燃燒的概率,從而為受災中的人員和財產提供多的轉移時間。
篷布阻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四點:
一、吸熱降溫
在有限時間內利用阻燃劑的脫水、相變等反應,吸收燃燒釋放的熱量,使交通用篷布圈篷蓋布表面溫度降低,減慢熱的速度,阻止燃燒蔓延。
二、減小接觸面積
利用阻燃物質加熱時的熱降解,使交通用紡織品表面脫水炭化,形成隔膜或不燃氣體,減小其與氧氣的接觸面積;或利用阻燃劑加熱時的熔融收縮,減小接觸面積,使燃燒受阻。如利用硼酸加熱熔融在纖維表面生成玻璃狀阻燃膜,產生阻燃效應。
三、降低的含量
利用阻燃劑加熱影響反應過程,阻止交通用紡織品燃燒過程中的產生或降低的含量。例如,纖維素受熱時通過酸性物質催化生成水和不易燃燒的碳,取代可燃物,降低燃燒速率。還可以利用阻燃劑吸熱釋放出氮氣等不燃性氣體,將可燃性氣體稀釋到燃燒以下,從而繼續燃燒。
四、控制自由基
有些阻燃劑可捕捉或消滅維持燃燒的自由基,從而達到阻燃目的。如利用自由基與器壁或塵粒接觸使其失去活性,從而燃燒;或者在含鹵阻燃劑與聚合物同時蒸發時,利用鹵素捕捉交通用篷布圈篷蓋布燃燒反應中的自由基,達到阻燃目的。
二、實現貨車篷布與扣眼的現代化管理
實施貨車篷布與扣眼的現代化管理,可以使鐵道部、鐵路局、分局篷布調度不僅掌握分局和口岸站的準確信息,而且掌握維修所、報廢點的準確信息,為調度指揮提供準確依據,提高工作效率,好地指揮運輸生產。
其主要思路如下。
(1)以號碼制為基礎。爭取做到各網點能夠準確確認和輸入篷布號碼。
(2)數據能及時修改。鐵道部公布新造布號碼和報廢布號碼,各維修點和報廢點能及時進行修改。
(3)要有準確的識辨功能。要將0-9和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、0字頭均列入報廢布,這些大棚扣和新報廢布及號外布入所后,輸入號碼微機就能識辨現在運用布、已報廢布及非標布。
(4)要有查詢功能。對使用有異議、維修及報廢布情況進行查詢。
(5)功能多樣。集管理、運用、維修、新造、報廢內容于一體,符合有關維修、報廢工作的程序及標準。
(6)操作簡單,糾錯。要求程序提示明確,操作簡易、適用,計算有誤及時提示。
加強貨車篷布與扣眼管理的措施
鐵路在跨越式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對貨車篷布的投入和管理,使貨車篷布與扣眼管理工作協調發展。為此應采取以下措施。
(1)使用量較大車站要投入??钚藿ㄅ癫寂c扣眼專門存放庫房,加強管理,提高使用率。
(2)建議利用現有TIMS資源,實現全程號碼制跟隨。避免貨車篷布在黑洞中運轉,提高管理水平。
(3)盡快修訂規章,細化作業內容及標準,注重號碼制管理這個關鍵環節,修訂部頒規格標準。使用站源頭管理的作用,加大系數,提高可操作性。
(4)使用費的價格管理,制定和配套貨車篷布取送的相關辦法和政策。開展取送篷布與扣眼延伸服務,方便貨主,減少中轉站、維修站的壓力,使貨車篷布運用經營符合市場的要求,符合運輸生產的需要。例如取送布方而石家莊分局、徐州分局及一些港口站做了一些探索,效果良好。
(5)實施煤炭及易污染環境的散堆裝貨物的專布苫蓋,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。